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凝聚中國力量
本報記者 汪仲啟
從歷史社會心理視角尋找東北經濟“生銹”原因
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課題組
后SDR時代人民幣崛起面臨的挑戰(zhàn)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fā)展與戰(zhàn)略研究院研究員 李 巍
人民幣國際化進入新階段
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徐明棋
從三季度數(shù)據(jù)看全年經濟
安邦高級研究員 賀 軍
劉清平在《上海財經大學學報》2016年第5期提出:
將涉及“人”的學科貫通,打造“學術統(tǒng)一場”
胡鞍鋼、任皓、魯鈺鋒、周紹杰在《清華大學學報(哲社版)》2016年第5期提出:
實行五大發(fā)展理念,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中國經濟正站在十字路口
記 者 小 白
學界的不老松
上海大學教授 鄧偉志
夏禹龍:鄧小平理論研究的開拓者
本報記者 汪仲啟 實習記者 王立堯
敢開風氣之先
華東師范大學教授 趙修義
始終關注中國發(fā)展的具體路徑
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方松華
今天的中國怎么處理思想問題?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任劍濤
鮑勃·迪倫:差異的守護神
深圳大學文學院教授 王曉華
2016,全球經濟體競爭力掃描
熊一舟 編譯
《外交學人》:印度醫(yī)療衛(wèi)生體系狀況堪憂
熊一舟 編譯
《芝加哥論壇報》:亞洲經濟崛起推動美國再次“西進”
李丹蕾 編譯
李培南:長征隊伍中的書生
上海社會科學院 王泠一
獻祭棲居在高處的靈魂
北京外國語大學 王馥芳
諾獎向文學本質致敬
北 京 葉匡政
嚴肅的思想 典雅的學術
新書介紹:《貝蒂·弗里丹:個人即政治》
[美]蘇珊·奧利弗著,錢亞楠 黃詩韻譯,2016年8月出版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摘編:蔡 霞)153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