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新動力:滬上經濟學家問診經濟大勢
本報記者 汪仲啟
打造“三位一體”的全面賦能架構
中國發(fā)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 劉世錦
按生態(tài)文明要求推進新型城鎮(zhèn)化
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huán)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員 程會強 王海芹 李佐軍
現代化農業(yè)發(fā)展的以色列經驗
中共上海市委黨校發(fā)展研究院副教授 紀江明
制度成熟的關鍵是對“規(guī)則”形成共識
本報記者 汪仲啟
探究被遮蔽的民主光譜
南京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陳 輝
必須破除金融壟斷和歧視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fā)展與戰(zhàn)略研究院研究員 劉瑞明
破解民間借貸困境唯有繼續(xù)創(chuàng)新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法研究所所長 黃 震
古典學也是現代性的事業(yè)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 聶敏里
尋找文化自信的根源
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周 山
粉絲文化,涅槃還是沉淪?
中國藝術研究院當代文藝批評中心主任 孫佳山
“鳳凰男”:被抹平的面孔
南開大學文學院博士生 李 飛
追溯全球民族主義復興的文化源起
曉 舟 編譯
《評論匯編》:全球主義的天平向雙邊主義模式傾斜
呂 虹 編譯
《經濟學家》:歐洲的民粹主義和社交媒體
章志萍 編譯
柳士同(青島)
讀什么,怎么讀?
秦曉鷹(北京)
要成熟,請先擺脫歷史誤區(qū)
李冬君(南開大學)
鄭成功的海權夢不該被遺忘
田兆元(華東師范大學)
校園先賢祭:高校的神圣禮儀
嚴肅的思想 典雅的學術
新書介紹:《民主的勝利:西班牙政治變革的進程》
[英]保羅·普雷斯頓著,李永學譯,2017.2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摘編:蔡 霞)155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