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本報記者 程 潔
2021年亞洲經濟將出現恢復性增長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 張宇燕
氣候變化議題下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目標
北京大學國家發(fā)展研究院院長 姚 洋
五方面著力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上海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陶希東
全方位促進人才發(fā)展的方向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姚裕群
通過城市治理實現“雙碳”目標
復旦大學環(huán)境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 劉瀚斌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研究生 王昕彤
推動鄉(xiāng)村全面振興要強化農民主體地位
中共山東省青州市委黨校副校長 劉慶斌
保障軍人地位和權益具有政治意義
國防大學政治學院李冬 高民政
培養(yǎng)新時代知識產權文化自信
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 楊靜嫻
知識產權發(fā)展與治理的中國方案
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中國法治現代化研究院 梁志文
尋找區(qū)域市場與文化傳統的聯系
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 張佩國 聊城大學運河學研究院副教授 周 嘉
中國哲學中“核心范疇”的運用
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李承貴
生物多樣性:隱性基因與人類進步
中共云南省德宏州委宣傳部副部長 郭 山 上海社會科學院應用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葛偉民
袁振國、黃忠敬、李婧娟、張靜在《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1年第9期提出:
樂觀是與生活滿意度最為密切的能力
唐胡浩、趙金寶在《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1年第5期提出:
正視傳統文化,重塑村落共同體
經合組織:實現教育公平仍是巨大挑戰(zhàn)
熊一舟/編譯
《評論匯編》:世界經濟或進入低增長低通脹
鐘麗麗/編譯
傳統的力量
同濟大學 陳家琪
撥開“梅蘭芳體系”的迷霧
上海戲劇學院 周 昊
詠物詩:見人還是見物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賈涵斐
http://www.shekebao.com.cn/
(摘編:蔡 霞)17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