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网站三级片,性色精品在线网站,国产很爽的超薄丝袜脚交视频,中文有码无码人妻在线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專家視點

李因才:非洲不再遙遠:第三屆中非和平安全論壇與中非合作的新空間

日期:2023/09/06|點擊:97

 

828日至92日第三屆中非和平安全論壇在北京舉行,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李尚福出席論壇全會并作主旨發(fā)言,近50個非洲國家防務部門和軍隊領導人、非盟和平與安全事務負責人、非洲國家駐華武官參會。本屆論壇主題為“踐行全球安全倡議 加強中非團結合作”,旨在進一步加強中非防務部門戰(zhàn)略溝通,為構建新時代中非命運共同體發(fā)揮積極作用。

 中非之間的合作起步于政治領域,繁盛于經貿領域。近些年,隨著雙方關系的迅速發(fā)展,長期滯后、刻意受到限制的安全領域合作也開始浮現。十年來中非在和平安全領域的合作發(fā)展較快,非盟和多數非洲國家都希望中國加大對這一領域投入。在2012年中非論壇部長級會議上,中國首次發(fā)起“中非和平安全合作伙伴倡議”,正式將和平安全合作列為雙邊合作的重點。2014年李克強總理訪非時,將這一倡議具體化為“和平安全合作工程”,并列為中非重點推進的“六大工程”之一。2015年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確定的中非“十大合作計劃”中,有“中非和平與安全合作計劃”。2018年的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將“和平行動”列為重點實施的“八大行動”。2021年中非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批準的“九項工程”中,有“和平安全工程”??傮w來看,中國對非洲的安全事務參與變得更積極。

 中非安全合作的主要領域

 中國主要從四方面參與非洲安全事務。

 首先是安全部門的交流與合作。中方同非方的交流與合作涵蓋警務、司法、防務、情報等領域,雙方建立了各層次的對口合作關系,合作內容包括安保、輕小武器管控、反恐怖、情報信息交流、案件協查和行動協調、打擊犯罪和走私、網絡安全、海上安全、社區(qū)警務等內容。

 之前中國與非洲國家的聯合演訓不多見,在亞丁灣海域巡航以打擊索馬里海盜之后,中國艦艇順道造訪了不少國家,雙邊或多邊的聯合演訓也越來越多。其中規(guī)模較大的是201911月和20232月,中國、俄羅斯、南非三國在南非海域舉行的兩次海上聯合演習。20189月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宣布設立了中非和平安全論壇,2019年、2022年和2023年各舉辦一屆,為中非在和平安全領域的對話交流提供了新的多雙邊平臺。

 參與涉非安全事務磋商。非洲事務一直是聯合國安理會的主要議程,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在涉非安全事務中發(fā)揮重要作用。近年來,中國也參與了一些國家的斡旋調停工作,比如蘇丹、南蘇丹。2007510日,蘇丹達爾富爾事件之后,中國專門任命了中國政府非洲事務特別代表,特別代表此后一直在非洲沖突中發(fā)揮作用。在聯合國和非盟、伊加特等組織框架下的斡旋調停更為常見。20221月提“非洲之角和平發(fā)展構想”,任命了外交部非洲之角事務特使,20226月舉辦了首屆“中國—非洲之角和平會議”,鼓勵和支持非洲之角國家形成地區(qū)和平與安全政治共識,協調共同行動。

 安全援助。中國與不少非洲國家的軍隊保持著比較密切的軍事交往,援助主要形式包括警務和軍事培訓、警務和軍事援助等。警務與軍事培訓是其中比較重要的一種方式,中國不少國防院校和警察學校承擔了非方軍警培訓任務。中國國防部維和事務中心與維和警察培訓中心為非洲國家維和人員開展了多項培訓,赴非洲參加維和的軍警也在當地提供了培訓和訓練課程,比如第五支赴利比里亞維和防暴隊對利警方進行培訓,幫助其建設了一支150人的國家警察防暴隊。中國還派出教官團赴南蘇丹、中非等國開展相關培訓。

 軍事援助包括為一些國家提供軍事裝備、現金支持,如為位于喀麥隆、正在建設的非盟后勤基地提供2500萬的軍事裝備,為安哥拉、津巴布韋、剛果(金)等國提供雙邊的軍事援助,為坦桑尼亞援建軍事培訓中心等。為了解決非洲的資金短缺問題,中國投入越來越多的資金支持。聯合國維和經費80%以上用在非洲,在這方面,其他四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分擔比例近年都略微下降,中國分擔比例近些年則飛速提升:20世紀90年代中國分擔的比例一直在1%以下,2000年升到1.5%,2013-2015年承擔6.6%,2016-2018年猛增到10.2%,2019年開始15.2%,承擔費用僅次于美國。另外,中國專門向非盟提供了1億美元軍事援助,用于支持其建設和運作。2018年,中國在中非峰會上設立了中非和平安全合作基金。中國還在聯合國框架下成立了一個10億美元的和平發(fā)展基金,大部分也用在非洲。近期,在南非的中非領導人對話會上,***還承諾向非洲聯盟和平基金提供支持。

 維和行動。中國的維和行動主要集中在非洲,多數突破也是在非洲地區(qū)出現的。以前中國派出的主要是修路搭橋建設兵營的工兵和救死扶傷的醫(yī)療兵,2013年中國開始往馬里任務區(qū)派遣170人的防暴警衛(wèi)分隊,他們攜帶槍支,擔負警衛(wèi)任務;2014年向南蘇丹任務區(qū)派遣700人的步兵營,這是一支真正的作戰(zhàn)部隊;2017年派往蘇丹達爾富爾任務區(qū)的直升機分隊,這是首次。20185月,為促使地區(qū)保護部隊順利部署到位,同時減少南蘇丹政府顧慮,中國派往南蘇丹的第四批步兵營開始轉隸地區(qū)保護部隊,執(zhí)行更復雜、具有更多軍事化傾向的任務。這是中國在維和方面做出的又一大膽突破。

 近些年我國海外維和人員高峰時超過3000人,80%以上的維和人員部署在非洲任務區(qū)。作為安理五常之一,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出兵數是非常大的。按照聯合國統(tǒng)計,中國年均派出數量幾乎是安理會其他四??倲档?/span>2倍,是121個出兵國平均數量的3倍。

 中非安全合作的主要特征

 從總體上說,中國參與非洲安全事務不是特別深入,具有三方面特征。

 第一是“不干涉內政”。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就一直倡導不干涉內政,將它視為處理國家間關系的五大基本原則之一。中國不愿干涉內政,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是中國也有長期被干涉內政的痛苦歷史和現實挑戰(zhàn),因而中國明白這一點對發(fā)展中國家來說非常重要。其次,中國傾向于認為沖突和矛盾的根源在于國家內部,解決也依賴于國家內部的和解對話。外部對沖突和矛盾的解決有推動作用,但作用不大,不適當的介入只會讓沖突和矛盾惡化,加大解決的難度。第三,中國也根本沒有太大能力介入。

 中國對非洲安全事務的積極參與,總體看是偏向柔性姿態(tài),對軍事干預更是排斥,中國更愿意采取對話方式,通過外交和經濟手段施加影響力。因而,這也并未對中國堅守的原則構成實質挑戰(zhàn)。

 第二,與上述原則相關,中國目前在安全事務方面的參與仍同美、歐有較大區(qū)別:中國更傾向于“非洲人以自己的方式解決非洲問題”。具體在操作路徑上,中國更傾向于通過支持聯合國、非洲地區(qū)和次區(qū)域組織發(fā)揮更大作用。在多邊機制難以及時奏效時,則更強調外交方面的斡旋和調停。

 第三方面的特征,近些年有學者把它概括為“發(fā)展和平”,也就是說,注重從發(fā)展角度解決沖突和不穩(wěn)定的根源問題。中國很早就認識到,沖突和動蕩很大程度上在于經濟落后和發(fā)展投入不足,因而解決路徑不是安全化而是轉向發(fā)展。這一點得到國際社會越來越多的認同。世界銀行和經合組織1990年代末對發(fā)展-安全聯結的熱烈討論也傾向于認為,和平與發(fā)展之間的相互依存、難以分割。統(tǒng)計顯示,脆弱和受沖突影響的國家平均只有16%實現或取得了千年發(fā)展目標的進展,遠遠低于其他發(fā)展中國家。20159月通過的2030可持續(xù)發(fā)展議程專門將和平安全列入其第16項發(fā)展目標,這在政策上是一種重大突破。

 中國對非洲安全事務的積極參與,既是中國能力提升的表現,更與大批中國人在非的利益拓展與深度參與密切相關。2023年,中非雙邊貿易額沖破2600億美元,中國連續(xù)14年穩(wěn)居非洲最大貿易伙伴國地位。目前中國在非有3700多家企業(yè)、100多萬各類人員,每年超過100萬人次赴非旅游,非洲是中國第二大工程承包市場,中國對非直接投資存量460億美元。

 中國反復使用“命運共同體”一詞,這一提法不僅彰顯中國對非的重視和政策傾斜,也突出了兩者日益緊密的利益關聯。2011年的利比亞撤僑和蘇丹南北分離、2013年的南蘇丹內部沖突、2022年的埃塞俄比亞提格雷沖突、2023年的蘇丹沖突,以及大量在非中資企業(yè)和中方人員傷亡事件,都讓中國人強烈感受到,非洲不再遙遠。


來源:澎湃新聞2023-09-06

作者:李因才,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副研究員


文字:|圖片:|編輯:

最新

熱門

返回原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