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環(huán)球時報》報道,剛從印度參加完二十國集團(G20)峰會的土耳其總統(tǒng)埃爾多安9月11日表示,印度-中東-歐洲經(jīng)濟走廊的建設離不開土耳其,“土耳其是重要的生產(chǎn)和貿(mào)易基地。一個沒有土耳其的走廊不會存在,東西交通最便捷的線路必須經(jīng)過土耳其”。
而《環(huán)球時報》轉引兩家印度媒體的報道,值得玩味——
印度《第一郵報》的報道突出了土耳其不高興,原因是“埃爾多安的國家在建設這條連接亞洲和歐洲的貿(mào)易走廊時被繞過了”。
《印度斯坦時報》9月12日就埃爾多安的表態(tài)問道:“土耳其又回到憎恨印度的時代了嗎?”
有關印度-中東-歐洲經(jīng)濟走廊,被指系印度想要挑戰(zhàn)“一帶一路”倡議。然而,也需要注意到,無論印度還是土耳其,與中國有類似之處,都是有悠久歷史文化的國度,在現(xiàn)代化之路上又都有各自的國情、不同的地緣政治環(huán)境。
土耳其國土跨越歐亞,輻射中東、俄歐和北非,扼守連通黑海和地中海的戰(zhàn)略要道,對東西方而言,它在政治、軍事和文化等領域都具有獨特的地位。土耳其人對以3結尾的年份總是引以為傲:
1923年10月,凱末爾領導軍民克服內外重重挑戰(zhàn),成立土耳其共和國,今年剛好100周年;
再回溯至1453年5月,奧斯曼土耳其人占領君士坦丁堡,開啟帝國橫跨歐亞的序幕,今年滿570周年。
對于中國來說,今年恰逢“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也是在整整10年前,筆者赴土耳其海峽大學孔子學院擔任中文教師志愿者,而如今從事土耳其研究。中國和土耳其無論是在歷史上,還是現(xiàn)實中,都有著非常密切的聯(lián)系,而通過古今絲綢之路的交流互鑒更是其中最亮麗的底色。
大歷史視角下的中土交往
有土耳其學者認為,中土兩個民族在歷史上是“一起長大的兄弟和伙伴”,雙方通過古代絲綢之路曾保持密切交流。如今,伊斯坦布爾托普卡帕老皇宮博物館珍藏著大量精美的中國古代瓷器,年代涵蓋元明清三朝,其數(shù)量規(guī)模和制作水平在海外藏品中位居前列。它們都是通商貿(mào)易的結果,當年,在皇室有重大慶典時往往都將之作為敬獻或賞賜的無價珍寶。
圖片
在托普卡帕宮博物館展出的中國陶瓷 圖:新華網(wǎng)
到了近代,兩個國家都遭受到西方列強的猛烈沖擊,被帝國主義國家污名為“西亞病夫”和“東亞病夫”。兩個“難兄難弟”艱難摸索改革圖強之路,在追求民族獨立和現(xiàn)代化的曲折過程中有著很多相似之處。
二戰(zhàn)結束后,陣營對抗一度阻隔了土耳其與新中國的接觸。后隨著國際大環(huán)境的變化,雙方經(jīng)過不斷努力,于1971年正式建交。2010年,兩國關系再上新臺階,建立戰(zhàn)略合作關系。如今,同為發(fā)展中大國和新興市場國家,合作共贏成為中土兩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處理彼此關系的最大公約數(shù)。2022年9月,在撒馬爾罕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會議期間,兩國最高領導人會晤,雙方充分肯定了交往取得的豐碩成果,一致同意加強在多個機制和平臺中的合作,為今后中土關系的深化發(fā)展指明了方向。
“最渴望復興絲綢之路的兩個國家”
在20世紀60年代中土尚未建交時,中國國際貿(mào)易促進委員會就以民間組織身份赴土耳其洽談商業(yè)合作,雙方得以開啟進出口交易,如中方從土耳其進口了用于紡織業(yè)的原材料。正式建交以來,兩國歷任領導人積極推動雙邊貿(mào)易,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后,兩國貿(mào)易發(fā)展勢頭更大——
這一方面順應了兩國當時的現(xiàn)實需求,
另一方面也是對雙方在古代以絲綢之路相連的歷史回歸。
20世紀90年代,土耳其就曾提出建設“當代絲綢之路”。2008年,土耳其又發(fā)起“新絲綢之路”倡議,并舉辦首屆“國際絲綢之路論壇”。在中國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后,土耳其成為首批響應的國家之一,并于2015年正式提出“中間走廊”計劃。
2015年10月,在二十國集團安塔利亞峰會期間,兩國領導人親自見證了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諒解備忘錄的簽署,為雙邊投資與經(jīng)貿(mào)合作提供了指南與保障。2017年,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召開,埃爾多安總統(tǒng)出席并作演講,對這一合作倡議展現(xiàn)大力支持。
“一帶一路”倡議同“中間走廊”計劃高度契合,不斷結出協(xié)同對接的碩果。正如土耳其外交部智庫學者所言,土耳其和中國可能是“最渴望復興絲綢之路的兩個國家”。2019年,土耳其接待中國游客約50萬人次。2022年,中土雙邊貿(mào)易額達385.5億美元,創(chuàng)歷史新高。中國企業(yè)積極走進土耳其,在基建、金融、服貿(mào)、科技、新能源等領域加大投資力度,持續(xù)取得當?shù)睾献骰锇楹途用竦母叨日J可。例如,中國鐵建牽頭承建的安卡拉—伊斯坦布爾高鐵(二期)是中國企業(yè)在海外開通運營的首條線路,極大方便連通了土耳其的政治中心和經(jīng)濟文化中心。古代絲綢之路上的聲聲駝鈴,如今變?yōu)橹袊薪ǜ哞F的風馳電掣。
因“時空重疊”結緣的人文學術交流
2020年,土耳其首個“一帶一路”研究中心在伊斯廷耶大學成立,并主辦電子出版物《“一帶一路”季刊》,重點刊發(fā)土耳其和中國學者的研究論文。土耳其學人在看中國時,已意識到需跳出西方中心主義,立足中土交往的歷史與現(xiàn)實。
孔子學院的發(fā)展是中土兩國在人文領域加深合作的又一典范。目前,土耳其已有4所孔子學院,創(chuàng)立最早的孔子學院迄今運行已達15年??鬃訉W院開展的漢語教學和中國文化活動,在當?shù)厍嗄陮W子心中播下了知華友華的種子。以筆者曾工作的海峽大學孔子學院為例,一位男生曾告訴我們,他之所以選擇報考海峽大學,是因為他了解到這里有伊斯坦布爾第一所孔子學院。該校辦學水平類似于中國國內的清華大學,報考難度可見一斑。在他終于如愿被大學錄取后,很快就選擇了孔子學院的課程,直觀感受中國語言和文化的魅力。后來,我給他起過一個中文名“關滄?!?,寓意跨越山關、以觀滄海。
孔子學院還有很多學生申請到中國進修、深造,活躍在兩國友好交往的多個領域,還有人成為了青年漢學家。這些青年一代學者通過深入研究中國歷史文化,實地考察當代中國國情,建立了更加立體、全面的中國觀。
當前,國際形勢復雜多變,多極化格局的構建過程充滿機遇和挑戰(zhàn)。印度提出的印度-中東-歐洲經(jīng)濟走廊即是一例。
筆者認為,地處亞洲大陸兩端的中土兩國在發(fā)展和安全領域存在著廣泛的共同利益,“一帶一路”倡議同“中間走廊”計劃的高質量對接,將使得中國和土耳其攜手同行在新絲綢之路上。兩個古老民族建設現(xiàn)代化的夢想如今正相互成就、交相輝映。這一點,對印度當然有啟示作用。
來源:新民周刊 2023-09-13
作者:李天駒,單位:上海社科院